易索电子名片

 

中国城市名片:

厦门

 

厦门地理位置: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,东经118º04′04″,北纬24º26′46″,陆地面积1565.09多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。辖鼓浪屿、思明、开元、杏林、湖里、集美、同安7个区。地处亚热带,属海洋性气候,四季如春,景色宜人,是著名的旅游胜地。厦门与台湾、彭湖列岛隔海相望。 厦门市又称鹭岛,相传在远古的时候,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在厦门岛上,因此得名。
厦门交通:铁路有鹰夏线,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有直接开往厦门的列车。高速公路通往泉州、福州等地。有通往各大沿海城市的客轮。机场有通往各大城市的航班。

厦门历史: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,可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世代晚期。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,则始自于唐朝中期。唐朝天宝年间,汉族人薛姓和陈姓从闽东的福安和闽南的漳州移民入岛,分别在洪济山辖的南北麓聚族而居。厦门的行政建制始于宋朝,属泉州府同安县。明初洪武二十年(1387年),朝廷开始在岛上筑城寨,置卫所,城名“厦门”,意寓“祖国大厦之门”。厦门的地名从此确立。此后数百年间,厦门也曾改名为“思明州”“思明县”等。1933年厦门正式设市,成为福建省设立的第一个市。

    晋太康三年(282年)置同安县,属晋安郡,后并入南安县。唐贞元十九年(803年)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,五代后唐长兴四年(933年)升为同安县,属泉州。宋属清源军、平海军、泉州。元属泉州路。明属泉州府。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始筑厦门城,清顺治七年(1650年)郑成功驻兵厦门,十二年(1650年)置 思明州;康熙十九年(1680年)废;二十三年(1884年)设台厦兵备道,道尹驻台湾府治(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),二十五年(1686年)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,雍正五年(1727年)兴泉道(后为兴泉永道)自泉州移驻厦门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厦门鼓浪屿沦为“公共租界”,民国元年(1912年)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(厦门)及金门、大小嶝置思明县,9月升思明府,旋废,1915年分出金门、大小嶝设金门县,同年置南路道(1914年改名厦门道,1925年废)。 
  1933年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”(即“福建人民政府”)设厦门特别市。1934年同安、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(驻同安),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,撤销思有县设禾山特种区,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(驻同安),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,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,设中心(后改思明)、开元、鼓浪屿、禾山4区。 
  1949年9月、10月同安县、厦门市解放,同安县属第五专区(1950年改泉州专区、晋江专区),厦门为省辖市,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、思明、鼓浪屿、厦港(后废)、禾山5区。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,1958年1月撤禾山区,改设郊区,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。1966年8月开元、思明区更名东风、向阳区(1979年10月复原名),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(地区),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。1978年9月设杏林区。1987年增设湖里区,郊区改名集美区。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。
厦门特区:1980年10月,国务院批准在厦门西北部湖里的2.5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。1984年3月,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(包括鼓浪屿),面积131平方公里,并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。1989年5月以后,国务院又先后批准厦门的杏林、海沧、集美设立台商投资区,享受经济特区待遇。1992年11月,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象屿保税区。

厦门气候:厦门市地处亚热带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属海洋性气候。这里四季如春,年平均气温为20 .8℃,二月最冷,平均气温为12℃;八月份最热,平均气温为28℃。年日照达2276小时,太阳能充沛,无霜期达360天以上,所以厦门一年四季花木繁盛。厦门全年皆可旅游,最佳旅游季节一般为每年的4-11月。

厦门风景名胜:鼓浪屿-万石山风景名胜区,位于厦门岛南部,总面积230平方公里,有“海上花园”的美称,它由鼓浪屿、万石山和南普陀寺三部分组成。鼓浪屿岛上有日光岩、菽庄花园、海滨浴场、郑成功纪念馆等。万石山植物公园是万石垒的公园,有象鼻峰、万芴朝天、石笑等景胜,这里种植着4000多种热带、亚热带植物。集美风景区是著名的侨乡,这里校舍林立,风景优美,名园荟粹。南普陀寺建于唐代,是闽南著名古刹,建筑精巧、金碧辉煌。

 

 

关于我们   联系与反馈  ©易索网 ESOO.ORG